时间: 2025-03-13 15:03:59 | 作者: 产品展示
说熟悉,是因为现在“绿色能源”、“碳中和”这些词,大家肯定没少听。 说陌生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光伏离我们普通人生活还很远,那是科学家、大企业才关心的事儿。
但!我要告诉你,光伏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贴近生活,甚至藏着普通人的赚钱机会! 不信?咱们先来看一个“大厂”的案例——京东物流。
你可能经常在网上买东西,对京东物流肯定不陌生。 但你可能不知道,他们悄悄在西安的物流园区搞了个“大动作”—— 在屋顶上铺满了光伏板!
今年1月,京东物流西安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的6MW屋顶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了。 6MW是什么概念? 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型水电站! 这片 “蓝色海洋”一样的光伏板,铺满了35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屋顶,一年能发出600多万度电! 更厉害的是,这些电大部分都被京东物流自己用掉了,用来驱动仓库里的各种智能设备,剩下的还能卖给国家电网赚钱!
你可能会问,物流园区为何需要花这么大力气搞光伏? 答案很简单:省钱!而且是大笔的省钱!
现在电费有多贵,大家都有感受吧? 尤其是物流这种用电大户,冷库要制冷、分拣线要运转、无人车要充电, 24小时不停歇,电费简直是“烧钱”! 而光伏就不一样了,一次投入,就能用25年! 阳光不要钱,发的电自己用,多余的还能卖钱,简直是躺着赚钱!
更关键的是,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在年年在下降!十年前,光伏发电还贵得离谱,只有“土豪”才用得起。 现在呢? 技术进步太快了! 光伏板越来越便宜,发电效率慢慢的升高, 已经快要比煤电还便宜了!
现代物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随着电商经济的持续增长,物流园区的能源消耗问题正成为行业痛点。
2024年“双11”期间,全国快递单日处理量突破7亿件,物流系统的电力需求达到了峰值。
冷链仓储、自动分拣、无人搬运等智能物流设备全天候运行,导致物流园区的能耗高企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何在保障高效运作的同时减少相关成本?如何在“碳中和”大趋势下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?京东物流给出了答案——光伏+智慧物流的能源模式。
2025年1月15日,京东物流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的6MWp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!这一项目由苏州通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标志着新能源在物流行业的大规模落地,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高收益、可复制的投资案例。
本项目利用物流园区闲置的屋顶资源,以光伏发电+智能调度+能耗优化的方式,实现了物流园区的“绿色蜕变”。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能源降本,更是对物流行业未来运营模式的全新探索。
物流行业正处于新能源转型的风口,光伏不单单是降低电费的工具,更将深度嵌入智能物流的能源管理体系。
京东物流西安6MWp光伏项目的成功并网,不仅为物流行业提供了一个绿色低碳转型的范本,也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:
✅新能源物流园将成为未来行业标配✅光伏+储能+智能管理的模式将极大提升投资回报✅拥有光伏系统的物流园将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
物流园光伏投资,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!未来,你是否愿意抓住这个风口,开启物流行业的新能源革命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
当地时间3月6日下午5点31分,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(3月7日)早上7点31分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进行“星舰”重型运载火箭的第八次试飞。此次任务重点包括“星舰”首次在太空进行卫星部署模拟演练,以及火箭助推器返回发射塔、以“捕获”方式回收等。
外交主题记者会丨王毅:欢迎各国朋友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一个更加真切、鲜活的中国
今天(3月7日)上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,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就“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”有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王毅表示,人民友好是双边关系的基础,也是促进和平的动力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,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步扩大,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距离不断拉近。
当地时间3月6日下午5点31分,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(3月7日)早上7点31分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进行“星舰”重型运载火箭的第八次试飞。此次任务重点包括“星舰”首次在太空进行卫星部署模拟演练,以及火箭助推器返回发射塔、以“捕获”方式回收等。
据福建消防消息,近日,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松园村松园陵园出现一条大蛇,正在陵园内工作的员工们发现后,随即报警求助。消防员到场后经确认,这是一条缅甸蟒蛇,预估长度达3米长,体重超50斤。
来源: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】做白内障手术,人工晶体选择贵的还是便宜的?想要眼睛看远处更清晰还是看近处更清晰?如今,通过政策科技双赋能,患者在降低治疗费用的同时能获得更好的术后体验,不再需要艰难地做选择题。
今天(3月7日)上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,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就“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”有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王毅表示,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,台湾回归中国已经80年了,日本仍然有人不思反省。